您的位置:首页 > 交通运输 > 仓储 > 蛇口传奇

蛇口传奇

luyued 发布于 2011-06-06 05:53   浏览 N 次  
提起蛇口,我们想到改革之初,想到“蛇口模式”。我们怀念蛇口,虽然有着开山第一炮意义的“蛇口试验”已成历史,但未来的改革攻坚,仍然呼唤“蛇口基因”的重现。

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激荡岁月里,蛇口承载了太多的历史记忆。在纪念深圳特区30周年的今天,蛇口——这个沉寂了十多年的名词,再度被反复地提起。



蛇口:激起千层浪
将历史的车轮倒回到30年前,那个叫做深圳的小渔村,因为深圳河两岸的巨大经济差异,令生活在贫困中的“大陆人”不惜铤而走险——偷渡、逃往香港的事件时有发生。
然而,谁又曾想到,不久之后,逃港现象戛然而止,深圳特区拔地而起。
1978年底,时任交通部香港招商局常务副董事长的袁庚在一份呈交中央的报告中,建议建立蛇口开发区。
1979年1月31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用铅笔在地图上宝安县南头半岛的根部划了两条线,“这个半岛,都给你。”那时的袁庚没敢要(直到多年以后,才追悔莫及),他只要了半岛南端的2.14平方公里,近300个足球场大小。这就是深圳蛇口开发区。
作为改革的第一支注入外来有益经济因素对传统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的“试管”,蛇口在开发与建设过程中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试验。
1984年,蛇口组建了一级地方政权组织——蛇口区管理局,虽隶属深圳,但主要政府领导由工业区产生,并得到一些市级政府拥有的权力,有相当独立的自治权。
袁庚对官场积弊保持高度清醒,例如,他在蛇口试行无记名民主选举产生当地最高管理机构“蛇口工业区管理委员会”的办法,让人民拥有监督政府的权利。
袁庚一直力推公民言论自由,1988年,他在《“蛇口风波”答问录》中明确表态:绝不允许在蛇口发生以言治罪的事情,“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发表不同意见的权利”。

1978年7月8日被誉为改革开放第一炮的蛇山爆破



为引进人才,蛇口首开人才招聘先河,推动人才合理流动,打破了内地沿袭多年、像统一分配粮食一样“统购统销”的人事制度。
在蛇口,诞生了一句在大陆改革中引起巨大反响的标志性语录:“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大锅饭的时代在此终结。
在蛇口,打造了一个新型的、真正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运作的企业群。工程招标制度、工资制度、劳工制度也都应运而生。不仅如此,蛇口率先尝试了让3家企业脱离公有制,成为中国最早的真正的股份制企业,它们就是招商银行、平安保险和南山港务开发公司。此外,包括中国联通、华为、中兴、TCL等在内的明星企业,起步之初都或多或少与蛇口工业区有关。
1992年,袁庚离任后,外资及制造业迁移,蛇口原有的产业衰败,陷入华侨城、深圳高新区、龙岗工业区、南山开发区等包抄竞争中。随着三大企业及华为、TCL等纷纷出走,蛇口开始沉寂了。
尘归尘,土归土。蛇口从历史中来又回到了历史中去。
幸运的是,在这块2.14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上发生的巨大变化得到了认可,“蛇口模式”、“蛇口精神”迅速从深圳蔓延全国,转瞬铺就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沧桑巨变。

现在的蛇口高楼林立

再造新蛇口,不坠青云志
在海上世界的“明华轮”前,繁华依旧,锋芒不再。
有人说蛇口是改革开放半途而废的失败之作,也有人说蛇口的传奇要等待前海去续写,比起一墙之隔的前海规划——珠三角“曼哈顿”、港深国际都会、“香圳”试验,蛇口的慢慢变老已经不可避免。“蛇口转身两行泪,半为苍生半美人”。
从工业区到宜居城,今日之蛇口,褪去了刀光剑影的光环之后,等待它的是后工业时代的产业升级之路。
2010年,招商局“再造新蛇口”的宣言中如此描绘新蛇口的蓝图——
一个现代化的高端服务业综合产业园区;
一座中西兼容、高雅时尚、创新发展的文化之城;
一个全国领先的低碳经济发展区和生活区。
“再造新蛇口”的实施策略: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以房地产、创新服务、科技投资、教育培训以及其他衍生业务有机结合,来实现新蛇口的战略目标。
从国家试验到区域改造,产业升级已成为蛇口的别无他选之路。从工业区的概念,逐渐向产居一体化转换,蛇口需要重新激发它的创富能力和活力。
“南海意库”在创意产业上的尝试,招商地产在绿色住宅上的深耕,隐隐约约已经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新蛇口”的可能。
规划并正在建设中的“蛇口网谷”,作为一个由工业区和南山区政府共同来打造的互联网产业基地,将对蛇口地区产业重构起到关键作用。
海上世界作为深圳的“洋人街”早已初具规模,而未来的“都市综合体”建设,如地标建筑、文化中心、海滨疗养、国际学校等,将为这个国际化特区带来更大的集聚效应。
蛇口国际邮轮母港,作为国家批准设置的两大“母港” 之一(还有一个在天津),加上港澳线的并入,其巨大的人流、服务和消费的输送能力不可小觑。
纵使英雄迟暮,仍然不坠青云之志,当年,袁庚不就是以60岁高龄鼎力潮头吗!蛇口的未来,从它的过去也许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深圳经济特区30周年庆祝大会上,胡总书记提出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突破。有着开山第一炮意义的“蛇口试验”有望重回历史舞台,更深刻的改革将以国家使命的形式深耕。

蛇口今昔五人谈
袁庚(“蛇口模式”开拓者):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政治和经济、文化密不可分。经济的现代化必然要求政治的现代化。在特区的实践中,我也深深地体会到,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支持,经济体制改革就不可能成功。
过永鲁(蛇口工业区发展研究室原副主任):都说好的制度可以把虫变成龙,坏的制度可以把龙变成虫。我很感谢袁董老人家,我们这一批被感召过来蛇口的人,是用黄金堆出来的。我们是招商局付了巨大的学费把我们培养起来的,也是这个社会给我们造就了很好的环境。
老亨(深圳著名网络评论员):蛇口就像我们心中的红楼梦一样,一百个人看后,有一百种不同理解,可能得出不同的评价。我们把时空距离拉得远一些,蛇口的意义会看得更充分。
王德源(梅江南投资总裁):这几天陪同天津合作方考察招商地产,发现蛇口正在悄悄地发生着革命。招商将其旧有厂区物业改造为“网谷”、“意库”,培育新经济产业,实现了从制造到智造的蜕变。未来海上世界的重建计划让人眼前一亮,蛇口的异国风情再造和商业物业重建力度不凡,有望成为新的都市中心圈。
吴晓波(财经作家):今天纪念深圳三十年,它对中国改革最大的贡献是什么?我认为是当年袁庚树在蛇口工业区的那块铁皮广告牌——时间就是金钱。古往今来,这是最惊世骇俗的财富观。对这六个字的争论,催生了当代中国人的“财富自觉”,深圳的最大启蒙意义在此。那么到今天,如何进步?应当从“财富自觉”前进到“公民自觉”。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广告赞助商